她的童年在乡村的田野里、泥地里度过,后来,因为学业和工作,她离开了乡村,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和乡村亲密接触。但扶贫线上的“第一书记”、乡镇法庭的“家事法官”,让她以不一样的身份再次与乡村相拥,也让她关注到了乡村里的孩子们。
请看邻水县法院兴仁法庭庭长王越与乡村孩子们的故事。
是第一书记,也是童伴妈妈
2015年10月,我来到联合村开始了第一书记的扶贫之旅。通过走访,我发现了这样一群孩子——他们或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,或是母亲因故远走他乡而成为没有妈妈的孩子,或是父母失去监护能力而成为事实无人抚养的孤儿……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,有的甚至没有一件干净的衣裳。他们大都性格内向,不爱说话,眼神里也总是充满怯弱,我为此忧心忡忡,总是在思考着自己还能做些什么。
不久后,镇政府党政办的刘主任带来一个好消息:“王书记,联合村就要设立童伴之家了,想聘请你和村上的文书担任童伴妈妈,你愿意吗?”
“我愿意。”
“担任童伴妈妈,除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外,还需要抽时间陪孩子们学习、玩耍,那样就没有周末了,你也愿意吗?”
“我愿意,刘主任。”
△跟孩子们举办亲子游戏比赛
我们把村委会一间闲置的办公室清扫干净,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贴窗花、画墙画,一间温馨漂亮的童伴之家活动室就布置完成了。为让孩子们有更丰富的娱乐活动,我们又添置了图书、电脑、玩具和运动器材,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,在童伴之家活动室度过了一个个愉快的周末。
△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
渐渐地,孩子们有了变化……
那天,五岁的刘洪婷扯着我的衣角撒娇地说:“王妈妈,我想再去一次邓小平故居,我要向邓爷爷敬礼。”为满足她的愿望,也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,我们组织参观了邓小平故居。一路上,孩子们欢笑着、讨论着,集体向邓爷爷敬礼,许下愿望。那一次,我看到孩子们眼睛里褪去了怯弱,充满了渴望知识、渴望改变的光。
△带领孩子们参观邓小平故居
近三年的时光,我践行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的承诺,2018年圆满完成联合村省级脱贫验收。过集体生日、参观葡萄园、亲子游戏比赛……我也践行着童伴妈妈用爱陪伴的承诺,用心呵护联合村35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
是家事法官,也是家教指导员
从脱贫一线回到办案一线,我到了乡镇法庭,成为一名家事法官,再次以新的身份融入乡村。法庭与镇上的幼儿园一墙之隔,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在一片童声笑语中开启工作模式,我也会暗暗为自己加油,希望每天都能愉快的处理好每一件婚姻家庭纠纷。
△开展家事纠纷调解
一天,我正在思考一起离婚案件的调解方案,突然被一阵哭声打断,下楼一看,立案窗口站着一位30多岁的女子,还有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儿,原来是女子刘某要起诉前夫周某请求变更女儿小花的抚养权。
“他简直不配做父亲,虐待自己的亲生女儿,法官你看看我女儿膝盖上的伤,到现在还没好,我要告他,要回女儿的抚养权!”
“你放心,如果他真的虐待儿童,我们会帮助你依法维护权益,让他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”。收到案件后,我马上联系被告所在村的家事调查员,委托她调查被告的家庭情况,以及原告所说的虐待行为。
通过家事调查员的初步调查得知,原、被告因感情不和两年前协议离婚,约定离婚后女儿跟随被告周某生活,原告每月支付抚养费。刚开始原告按时给付抚养费,被告也尽心照顾女儿,但不久后,原告没有再按时给付抚养费,被告也因再婚家庭开支增大,到离家不远的园区上班,将女儿交给再婚妻子唐某照顾。相处一段时间后,唐某渐渐对小花失去耐心,在小花犯错时,就以写保证书、罚跪等方式对小花进行教育,被告周某对此也予以默认。在放暑假的一天,小花因偷看电视,被唐某罚跪在烈日底下,因体力不支晕倒,两个膝盖也被炙热的水泥地面灼伤,刘某得知后遂提起诉讼。
在了解基本情况后,我拨通周某的电话,告知法院已经受理刘某的起诉,周某却反驳道:“她不按时给抚养费,有什么资格管娃儿的事情,小孩儿不听话就应该教育,我们没得错,她无权来争抚养权”。能感受到,双方的矛盾非常尖锐,一时难以调和。
作为家事法官,我一直坚持婚姻家庭纠纷不能硬性地一判了之,要用心去寻找矛盾症结,最大化维护家庭和谐及家庭成员的利益,特别是法庭之外未成年人的利益。这是一起典型的父母不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引起的案件,帮助原、被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。于是,我通过县妇联邀请到学校老师,共同为原、被告上一堂法治课和亲子教育课,再通过耐心地沟通调解,最终周某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,向小花道歉,并尊重小花的意愿,由其跟随母亲生活,自己每月给付抚养费,小花也原谅了爸爸,纠纷得以圆满解决。
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
这是我审理的第一起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件,在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施行后,我更加重视案件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,在一起未成年人因盗窃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案件中,发出了全市第一份家庭教育指导令。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家庭监护的指导,我主动联系乡镇妇联在乡镇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,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宣传和培训。同时,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心理课程培训,取得心理咨询培训合格证书,并加入广安市家庭教育协会,学习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,努力帮助那些被家长忽视的乡村孩子。
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,是祖国的未来。作为一名家事法官,我会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,坚持寓教于审,指导并帮助他们正确开展家庭教育,以此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这也是妥善审理家事纠纷的应有之意。
是法庭庭长,也是法治副校长
在法庭工作一年后,我成为了法庭庭长,这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,也让我认识到,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不仅限于个案的公正审判,更多的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,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。
校园是孩子们学习、成长最重要的场所,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,加强校园法治建设,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,乡镇法庭更应主动作为。我积极组织开展“法庭开放日”普法教育活动,带领兴仁职中30余名师生参观法庭,加强学生对法院工作的了解;举办“模拟法庭”活动,以一起涉毒品案件为审理内容,由11名学生分别扮演“法官”“公诉人”“辩护人”“法警”“被告人”等角色,50余名学生参加旁听,让学生们接受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;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,以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、校园欺凌为主题,为兴仁中学百余名学生上法治课,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。
△法庭开放日
△指导开展模拟法庭
今年,我有幸被兴仁职业中学聘请为法治副校长,进一步加大庭校法治共建力度,通过常态化开展“巡回审判进校园”“送法进校园”“法庭开放日”、“模拟法庭”、“庭审旁听”等活动,不断创新青少年普法载体和形式,并积极参与学校学生安全保护制度的制定和执行,提出合理化建议,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。
△为老师讲法治课
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,但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初心。在乡村工作的这七年,乡村记录着我奋斗的痕迹,更见证了我的成长,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回报乡村,用心、用情、用法治守护乡村的孩子健康成长。